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是为了()。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C.为了好看2.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3.将刚刚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则()。A.水面没有变化B.水面产生波纹C.水位上升4.耳廓的作用是()。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C.收集声音5.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A.耳道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大脑B.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大脑C.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觉神经一大脑6.把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A.更模糊B.更清楚C.更快7.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走B.游客听到瀑布倾泻而下的声音C.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8.同一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A.高B.轻C.低9.下面几种做法中,()不能发出声音。A.敲击鼓面B.弹奏钢琴C.按压皮筋10.小明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A.用力弹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2.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等因素有关。3.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不同。4.声带越紧,声音越()。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20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5.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中传播。6.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有关。7.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8.鼓膜很()而且有(),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9.()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10.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同一个乐器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2.流水声、鸟叫声、雨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3.弦的音高与制作材料有关。()4.声音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传递到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5.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强弱其实是一回事。()6.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7.耳廓有收集声音并把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8.声音的大小在科学上叫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高。()9.小张说“昨晚的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高的描述。()10.当雨落入水中,水纹呈波形散开这是我们可以听到“滴答”声。这说明声音是以水波为载体传入我们耳朵的。()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外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听小骨传递声波到内耳耳蜗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五.填表题(共2题,共18分)1.完成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2.观察物体是否发声。六.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同根弦发出的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是什么?2.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3.我们通常用哪些词来描述听到的声音?4.如图,请你提出两个与“橡皮筋发出声音”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5.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七.材料题(共3题,共17分)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2.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诗句。意思是粗弦嘈嘈,好像是疾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根据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弦的粗细对音高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音高?3.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八.综合题(共5题,共43分)1.实验目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击的时候()(“会”或“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物体必须()才会发出声音。2.下面是四(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