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永远的长征》读后感几个星期前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永远的长征》的书,一开始就被标题吸引住了。想长征怎么是永远的呢。于是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长征是什么。长征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是人类对于理想信念所能坚持的极限挑战,是对人类所能克服的艰难困苦的极限挑战。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多么可怕啊,而红军们坚持不懈,终于走过了这二万五千里路,毛主席还作了一首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几十年过去了,万水千山间,红军征战的痕迹渐渐湮灭,但岁月长河中,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用热血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今天和未来。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镌刻在我们的心中的史诗。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这本书读完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永远的长征是什么意思,长征虽然再也不会重来,但长征精神会一直存在。已经长眠在长征途中的烈士们,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第二篇:永远的长征永远的长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高一(5)班刘倍倍1934年10月,一支八万多人的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在敌人的追击围剿下艰难的交上转移历经15个省份走过两万五千里翻过了皑皑雪山,征服了茫茫草地,忍受着饥饿日夜行进。面对敌人枪林弹雨也不退缩。这次转移中有过错误,有过迷茫与绝望,但是这支队伍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完成了这次战略转移,终于在1936年成功会师。此后,经过这次洗礼的战士们成为革命队伍精英,多年努力奋斗实现了人生理想,改造中国,赢得独立。这群钢铁般战士是红军,而这场震憾世界的行动就是伟大的长征。80年过去了,再次读起那时的故事依然受到震憾。“金色的鱼钩”“半截皮带”“七根火柴”这些故事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使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那些具有高贵人格与崇高精神的人物。不仅活在课本中,更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他们传递出来的长征精神感染着每个人,激励着我们奋斗。这种精神洋溢在社会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文化象征。长征精神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因为长征远远不是一次简单的战略转移,长征精神也绝不是仅有那狭小意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充满无私奉献精神上的史诗,长征精神也在不同时代得到全新的诠释。80年前,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国复兴,老一辈的共产党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充分诠释了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形象,让长征精神在每一件小事中体现出来,将长征精神视为人生的精神支柱。80年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经济发展的重重阻碍,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新一代共产党人接过建设中国的重担,也接下了长征精神的火炬,在新时期充实并完善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决心要牢记长征精神,并实践在工作中,让未来的中国像长征一样震惊世界,让中国可以复兴,可以雄立于世界。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打击腐败提倡节俭是对长征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地震台第一时间到达指挥,面对犯罪分子用生命保护群众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长征精神的发扬;恶劣条件下执着于研究,纵使面对无数的失败也不放弃的科研人员传递出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惧艰难,乐观向上的长征传统精神,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交流,不计前嫌共同发展,展示了长征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品质。“丝绸之路”的建立,亚投行的倡议,冬奥会的申办是长征精神下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青蒿素,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发是长征精神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是长征精神下中国的改变""长征结束了,但他留下的长征精神不会被遗忘,这种精神会伴着一代代中国人在建设新中国的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长征精神是我们克服发展困难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进的鲜红旗帜,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涵意,会帮助我们取得新时代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会扎根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会继续为我们鼓励斗志指引方向。第三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永远的长征》观后感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毛泽东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和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吴起。随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