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挑山工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挑山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默读课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2、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岳泰山吗?课件出示泰山的图片。2、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而作者来到泰山,让他难以忘怀的不是壮丽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到泰山去了解挑山工。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继续学习课文作铺垫。二、初读课文,明白大意。1、默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和同桌讨论。(2)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2、交流自学效果。(1)出示会认字。泰、杖、敞、拘、蕴。指名读一读,集体正音。重点指导朗读:“杖、敞”是翘舌音。(2)小组讨论,你用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几个字?预设:生1:“杖、拘”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声旁和形旁就很容记住它们。生2:我喜欢用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比如:泰山、手杖、敞开、拘束、蕴含。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的读音,为学习课文作铺垫。三、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也可以默读,注意默读时要做到:不动嘴,不指读。既然是默默地读,就不能动嘴出声,也不能用手指着读,这两条是默读的基本要求。2、师:通过读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挑山工吗?(肩挑重物上山的人)3、“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谁知道?(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预设:生1:泰山是五岳之首,很雄伟。生2:泰山有“十八盘”,很陡。4、在这样雄伟而陡峭的'山路上,行走都很难,更别说肩挑重物往上攀登了,可想而知会更难。5、那么在泰山上做挑山工,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线?课件出示书上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语句: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课件播放挑山工登山时的视频。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然后设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从挑山工和游人的行走路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挑山工的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看到这里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作者对此也产生了疑问,让我们继续看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解开这个疑问。路程长了,用的时间应该比游人多,是这样的吗?(2)这就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走得比游人都快,这是为什么呢?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这真是个不解之谜。7、要想解开这个谜,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和那个挑山工有几次相遇,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那个挑山工外貌的描写。(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对默读不到位的作单独指导。(2)默读课文后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预设:生1:作者和那个挑山工有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第三次是在五松亭。生2:写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那个挑山工进行了外貌描写,突出了他又矮又黑的特点,描写也很形象。师:对,作者紧紧抓住了那个挑山工又矮又黑的特点,看来描写人物外貌抓住典型特征很重要。(3)山下相遇,作者和画友很快超过了那个挑山工,不知不觉来到了回马岭。读一读作者此时对那个挑山工的描写。同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4)随后作者和那个挑山工差不多同时起程,并很快把他甩在后面,直到看不到。但是却在半山的五松亭看到他正在松树下整理挑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师:作者和那个挑山工第三次相遇是在五松亭,作者刚要歇歇脚,猛然发现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异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生:太吃惊了,觉得不可思议。师: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生:惊异。师:你能不能给“惊异”换个词?生:惊诧,惊奇,意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