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课题题目经济危机背景下广西蚕丝出口贸易分析与研究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学位目的及意义:广西长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国种桑养蚕最适宜区域。“十一五”期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逐步把桑蚕生产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广西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业,至今,桑蚕业已经成为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广西桑园面积140.16万亩,蚕茧产量在全国上升到第一名,取代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的江苏省,至2011年上半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223.46万亩,连续5年桑蚕茧产量占全国25%以上,广西成为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作为重要的原料茧基地,发挥现有优势以农促工,发展茧丝深加工,利用广西区位优势发展蚕丝业出口贸易,提高人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带动广西经济发展,成为广西新一轮发展的共识。2008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中国丝绸出口滑坡和蚕茧价格下跌,蚕丝业发展进入困境。广西作为桑蚕大省,所受冲击更大,蚕农收入明显减少,蚕丝深加工出口贸易尚未发展起来便遭到挫折。经济危机过后,探讨广西以农促工发展蚕丝深加工及出口贸易,走出低迷,拉动广西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1、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蚕丝是中国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学术界一直都有研究:徐爱好、王婷、刘学娟(2011)利用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范作冰、于威、顾国达(2009)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丝绸产的竞争优势、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当前所面临国际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分析。王代刚(2010)用科学发展观分析了蚕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的核心利益调整问题和我国蚕丝业发展主体缺失缺陷问题。唐涛(2009)应对金融危机做强广西桑蚕业的思考。黄旭华、林强、梁秀玲(2009)分析蚕丝业产业链和茧丝绸产品流通方向,蚕茧、蚕丝价格变化原因,对促进广西蚕丝业发展的思考。国外的研究现状分析2.1、经济增长理论西方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2.2、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2.3、韦伯的集聚经济理论韦伯首先提出了集聚经济的概念,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韦伯把产业集群归结为4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备的发展。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第三个因素是市场化因素。第四个因素是经常性开支成本。基本内容:引言1、世界蚕丝业发展概况2、中国蚕丝业发展概述二、广西蚕丝生产和出口的基本状况1、广西蚕丝业发展的概况2、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三、广西蚕丝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1、介绍所用的方法和理论2、数据的来源和处理四、广西蚕丝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1、影响因素的确定2、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五、结论和建议技术方案:研究方法:SWOT模型分析技术路线:现状分析——建立SWOT模型——分析结论——提出建议文献综述:蚕丝出口贸易的发展综述摘要:广西抓住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契机,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以农促工,带动全区茧丝深加工,蚕丝出口贸易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世界蚕丝业发展的基本概况,然后介绍中国蚕丝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广西蚕丝业发展历程进行归纳,说明经济危机对广西蚕丝业的影响及如何在经济危机过后走出低迷进一步发展。关键字:蚕丝贸易经济危机广西发展产业链世界蚕丝业发展概况19世纪术20世纪初,世界蚕丝主产地集中于以中国和同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及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和古代“丝绸之路"沿途的中亚和西亚地区;20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蚕丝业的主产地集中在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地区,而在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也有相当量的蚕丝生产;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世界蚕丝业的主产地进一步集中东亚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促使世界蚕丝生产格局发生了大变化。蚕桑生产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