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验的日记一天即将完结,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验的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体验的日记1我和几位同学荣幸被选上周日前往金山卫动车车站当志愿者。当然,这让我获益良多。清晨,我独自一人等在站台,微寒的风拂过脸颊,我不禁打了个寒噤,许久,公交车终于到站,我提前十分钟到达了南广场。同学陆续赶到后,我们被带到楼上的“志愿者服务基地”。看着照片墙上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从事志愿都至少有七年之久。这是要有一颗多伟大的为大家服务、贡献的心才能造就的行动阿!又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些皮毛,但这着实让我们惊叹!而今天,我们这一小分队便要为大家做些什么了……起先,我和两位同学的工作岗位在北广场的出口,静静等候第一批下动车的乘客们……站了半小时,倒还不觉得疲乏,只是冲着每一位与我们对视的乘客微笑——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怎能难倒我们?而后,我们又换到了铁路四号站入口,黎老师微笑着鼓励我们加油,并提醒相关事项。五分钟,十分钟……我引来了第一个向我询问方向的乘客:“直达往哪里?这是四号站台么?”我从容地回答:“是的,这里是四号站台。”并做了一个手势。“谢谢啊,小姑娘!”这句话虽然不长,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也终于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和喜悦……当然,这之后的时间里,我们都为乘客做着引导工作……结束后,妈妈也说,这类公益活动不但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有了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这次活动,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志愿者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志愿者们无私为人们奉献着,我们更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这些是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们的。体验的日记2今天是三月四日,明天是学雷锋的日子,我们小队开展了学雷锋、卖报纸的活动。一大早,我便在华银旺和门口等着,这里是我们小队集合的地点。到那后,我看见了石婧仪、陈治宇、贺子旋等人。石婧仪、贺子旋、李想准备去批发一些报纸,可本钱不够。大家便一一献力。然后,她们三人就向报刊亭讲价去了。可过了很久很久,林碧旋她们也来了,她们还没回来。大家急坏了,分头去找。可我们前脚刚走,她们后脚就来了。害我们白走一趟。啊,她们竟批到了3角一份的报纸,我们再以5角一份卖出。赚的钱充公。我们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人3份去卖。我们向铁道学院的方向去卖。看着路上行人,谁也不敢先喊。我倒吸一口气,喊出:“看《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大家也喊了几声,可贺子旋说会扰民。便没喊了。这时一位叔叔出现了。石婧仪对他说:“买一份报吧!有三种报任你选。”他摇摇头,石婧仪又对他说:“明天是学雷锋的日子,虽然5角钱对你用处不大,但对穷苦人家的帮助不小。”叔叔听了,买了一份,我递上报纸,他掏出一元钱,林碧旋找了5角钱。第一笔生意好作,可后来就不顺利了家家户户都订了报。可大家不气馁继续卖皇天不负苦心人,努力没有白费。一些好心人虽然订了报,却买了报,当时我们真是高兴极了,最后一份报也在一位小店老板那卖出了,一数,挣了30元!虽然我们走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但为穷苦人家做了贡献,觉得心里很高兴。我们遇上了男生,他们也挣了20元。可当要还钱给大家时,却无人伸手要。大家都心甘情愿把钱捐出来。今天的卖报,我发现,赚钱可真不容易!体验的日记3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又是一个义工体验日。相比去年的生疏,今年的我们在工作中多了几分娴熟。我对化学实验室的最初印象就是井井有条,桌上从左到右按物质分类依次排着十个小瓶子。准备室的立柜里一排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瓶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特性分类排得整整齐齐。化学实验室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在大大小小的集气瓶中穿梭,桌子架子水池样样都要擦,试管刷子试管夹个个不能少。但这些工作都还算好的,最辛苦的莫过于将各种物质分类放回立柜里。实验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有十个瓶子,一共有二十四桌子,也就是二百四十个瓶子,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我小心翼翼地将小瓶子放入塑料水槽中,一个又一个紧挨排好。手中的水槽越来越重,等装满后,我再用手托住水槽底部一摇一晃地走回准备室,生怕弄坏一个瓶子。没几趟下来,手已经是又酸又痛。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我们要在这一堆我们从未学过的物质中找到相同的并分类放好。“一个单质,两个氧化物,两个酸性……”我在心中默念着,手来回移动着这些瓶子,脑袋里不知不觉乱成了一团浆糊,回头一看,已经有几个桌子上的摆错了,只好回头重新摆放。就这样来来回回不知多少回合,才终于将桌上的东西理好。其实这天我只在实验室里整理了半天,就已经气喘吁吁,而管理实验室的老师们几乎每天都要来收拾,可见他们工作的辛苦。现在,我充分理解了当老师的不容易,既要在教室里充当“园丁”又要在实验室里充当“清洁工”,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对老师更增添了一份敬意。或许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