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A.传声B.导电C.通风2.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的刺耳3.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4.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的制造声音。A.海浪声B.歌声C.风声5.电视机里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A.声带B.空气C.喇叭6.下面声音中,刺耳的是()。A.朗朗的读书声B.巨大的爆炸声C.小溪的流水声7.同一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A.高B.轻C.低8.小明在调试自己的橡皮筋琴时发现有一根橡皮筋声音太低了,他应该()。A.将这根橡皮筋调紧一些B.将这根橡皮筋调松一些C.用力弹9.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A.比原来响B.比原来轻C.跟原来一样10.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A.空气B.电子通信设备C.任何物质二.填空题(共10题,共36分)1.我们通常把声音的轻重称为声音的()。2.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理是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物体铜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3.把纸卷成喇叭状,将小的一端放在耳朵上,这时会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4.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振动停止,声音()。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6.物体的()、()、()对音高有影响。7.用同样的力量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选填“高”或“低”)8.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直至()。9.声音有()、()等特点。10.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够交流,依靠的是电子通信设备。()2.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3.空气、液体能传播声音,而固体不能。()4.声音不能在行驶的客车里传播。()5.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6.音叉发声时看起来没有运动,所以音叉发声时不振动。()7.吹海螺、吹笛子、吹哨子都是空气在振动。()8.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有波纹产生。()9.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10.拉伸皮筋就能使其发出声音。()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请将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与解释用线连起来。五.填表题(共2题,共12分)1.想一想,坐在教室里你能听到哪些声音?2.观察物体是否发声。六.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自制小乐器分为几个步骤?依次是什么?2.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用木槌击打铜器。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3.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4.如图,请你提出两个与“橡皮筋发出声音”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5.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七.材料题(共3题,共16分)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2.小明有3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小丽说:“我可以闭上眼睛,只通过用相同的力敲击钢管就可以判断它们的粗细。”请解释其中的原理。3.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八.综合题(共5题,共39分)1.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敲击实验,分别进行轻轻击打和用力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1)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2)轻轻击打铁钉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用力击打时,铁钉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2.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尖锐与否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A.悦耳B.很刺耳C.很嘈杂3.小明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