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娃娃》教学设计《风娃娃》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娃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风娃娃》教学设计篇1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学生分析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而我用猜谜为切入点,板书后又提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娃娃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5颗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3、小组合作: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风娃娃》教学设计篇2教学分析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故事写了风娃娃在妈妈的鼓励下,积极帮助别人。他先是做了三件好事,后来却因为方法不当,给人们帮了倒忙。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明白道理;2、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3、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特别想去帮助别人。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去了许多地方,做了许多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风娃娃的脚步,去看看他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板贴图片:风娃娃)2、板书课题,齐读。(二)指导朗读1、读懂段落(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风娃娃来到哪里?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2)师依次提问以上四个问题,学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读出画面(1)提问:风娃娃是怎么“吹”的呢?(深深地吸气、鼓起腮、使劲吹)(2)师范读,生做动作;(3)想象画面,指名读。(板贴:读出画面)3、读出心情(1)提问:有了风娃娃的帮助,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指名读,体会水奔跑时的心情,读好“哗啦哗啦”;(3)除了风车,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秧苗)读句子。(4)秧苗的心情如何?猜猜它会说些什么?读出秧苗的心情。(板贴:读出心情)4、读出变化(1)提问:在风娃娃帮助风车之前,风车是什么样的?(2)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读好“断断续续”;(3)对比“断断续续”“哗啦哗啦”,感受变化;(4)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语气、语速的变化。(板贴:读出变化)5、举一反三(1)按照上述方法,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2)指名读,相机指导。(三)复述故事1、对比阅读,说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