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心得体会(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程的几点心得体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意识到它带给我的不只是兴趣,还有更多的东西。我想,我可以借助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一学期对《心理咨询》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关键词一。钦佩。这当然指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陈功老师。大四阶段,同学们大都忙于上课以外的事情,到课率是极低的,然而每每上陈功老师的课时,大家却来得特别齐,不约而同。陈功老师讲课细致入微、言辞犀利,每节课都让大家受益匪浅,我们无不钦佩陈老师的人格魅力。再有,陈功老师每次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总会问问我们是否听明白了,有什么疑问没有,或者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不论同学们进行什么样的发言,老师总会耐心讲解,并对同学的发言表示鼓励与赞扬,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发现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欠缺,促使我们即使进行弥补,以提高学习的能力。我还了解到,心理咨询在知识层次比较高的青年人中已被普遍接受,他们认为这是促使自己成长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需求层次的不同,更多人的注意力仍集中在生存问题上,而不关注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有的人就是在发展中遇到了身心障碍,也不把这些看作至关重要、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人抱着心病不算病的想法。心里有了痛苦,只是对自己说:想开点儿吧,认命吧,不去想吧生理上发生了病症,比如得了感冒,他会毫不犹豫地去医院治病,可遇到身心障碍,却不找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宣传心理咨询在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强个人生存、发展能力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尽可能多的人的共识。关键词二:新颖。回想陈老师第一节课给大家讲的内容,与大多数定义“是什么”不同,老师从“心理咨询不是什么”开始讲起,并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从另一面来对心理咨询的定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由于对心理咨询的这一定义极为重要,陈老师花了不只一节课的时间为我们讲解什么不适心理咨询,最后得出什么才是心理咨询的结论。这几节课我们认识到:心理咨询不是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心理咨询不是教导;心理咨询不是为当事人就某事做逻辑分析;心理咨询不是不是给予当事人以建议和忠告;心理咨询不是为当事人解决特定问题;心理咨询不是安为当事人,不是单纯的同情;心理咨询不是用某种想象的后果吓唬人;心理咨询不是批评和指责;心理咨询不是辩论,不是嘲讽当事人。此外,老师的很多观点与看法也让我们觉得新奇,如异化——荒诞的延伸这一知识点,包括劳动的异化,即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走向占有财富是第一需要;教育的异化,即从培养“人”到培养“超人”;学习的异化,即从对知识感兴趣到对用知识换取的事物感兴趣;人际关系的异化,即从满足“归属感”到求得尊重。另外,关于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道德中的尝试这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印象深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仅靠思想道德教育已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例如,这些年不少高校发生了大学生因考试失败、失恋、抑郁等自杀身亡的惨痛事件,这恐怕不能单纯归结为思想品德出了问题。有的学生思想道德课考试答题中,虽然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都非常正确,但就是个人问题一大堆,自己也很苦恼;也有的学生说,老师讲的大道理我都明白,就是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做不好,明知自己那样做会伤害别人,可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仍然那样做,自己也想改变一下,但不知道该怎样改变,因此,整天心情烦闷。的确,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的内容都定式化了,学生们也大都能口熟能详,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问题呢。其实,大学生中的有些问题不是思想道德原因造成的,而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把心理原因造成的问题看成是思想道德问题,这是一种误解。同时,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解决也是难以凑效的,这必须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来解决。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灵魂塑造过程中,应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种把两者割裂或对立起来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关键词三:探索。知识总是这样,学得越多,发现不懂的东西也越多。学习《心理咨询》便是这样,越是深入它,要去求证的东西越是繁杂。就像陈功老师教我们的会谈及会谈技巧,其中,会谈中的参与技巧:倾听、目光接触、适宜的身体语言、封闭式询问和开放式询问、隐喻鼓励、释意、情感反映、摘论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与实践,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和揣摩。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就必须不断进行探索,让书本上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把他人的经验通过实践加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