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鲁山五中李国敬二〇一二年四月《看云识天气》说课稿鲁山五中李国敬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设计。一、说教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二、说学生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是十二三岁,他们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生活经验缺乏,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尊心强,所以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告诉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三、说目标新课标指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因此,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②.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③.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四、说方法教师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学生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五、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导入: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2.明确目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1.注音:峰峦()一霎()间预兆()征()兆弥()漫轻盈()月晕()2.抽查朗读:(2)(5)(7)。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光彩现象)四种:晕—华—虹—霞(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全班交流。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3.自主学习: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