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路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第一章“古代文学”中的第7课。本单元主要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行路难》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不平揭示得深刻强烈,表现出诗人坚持理想,积极追求和乐观自信的品格。通过学习对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技能目标: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些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情感目标: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教法和学法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对比法等。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再由学生自主鉴赏,教师指导学习。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诗意导入:采用古诗填空的方式介绍李白出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他的哪些作品与“酒”有关。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知人论世介绍李白其人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鉴赏这首诗歌的兴趣,为下面的讲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学生按要求先自读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结合范读示范,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美、韵律美的感知能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四环节译读诗歌,感受画面美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几幅图画,结合文中的注释,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要求同学们说的尽量有诗意,有文采,有押韵、有想象。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师生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挥。第五个环节析读诗歌,感受情感美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1李白看到了什么?2他有什么举动?3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4他联想到什么人?5他发出怎样的感叹和呐喊?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探讨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中国文坛,名家辈出,其经典作品更是浩如烟海。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呢?如《书愤》《登幽州台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2、这些作品在主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昂扬向上的精神。3、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4、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总结: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通过同类题材诗歌的对比阅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对于本诗的体会。从而完成本节课“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的难点学习。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