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功率》的教学设计《电功率》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功率》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电功率》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2.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重、难点分析】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步骤】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采取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二、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主要采用启发式)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通过例题,加深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概念的理解)四、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引导学生自学)《电功率》的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3)理解并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2.通过电功率的学习,使学生会利用有关电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公式以及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区分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三、教具演示用交流电流表,演示用交流电压表,调压变压器,白炽灯泡220V25W和220V40W各一只,灯泡36V40W一只,投影片或小黑板。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1)电功的计算公式如何写?(2)公式中的各字母代表哪些物理量?(3)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2.引入新课教师列举实例(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根据实例内容,讲述电流做功的快慢不同:(1)家用洗衣机上电动机每秒做功约200焦;(2)家用小收录机上电动机每秒做功几焦;(3)公共电车上电动机每秒做功6万焦左右;(4)电力机车上电动机每秒做功400万焦左右;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电流做功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2)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说电流做功快?通过讨论,引入本课课题。(二)讲授新课(板书)二、电功率1.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为了便于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用下述方法定义了电功率的概念。板书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教学设计篇3【设计意图】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从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但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本节课的重点是“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测量和探究实验活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判断待测物理量并设计实验步骤,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活动以使学生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概括等能力。两人一组共同实验,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本节课另外增加“利用家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分析与计算,有助于进行家庭实验。课外可以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实验,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