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文档详情
心声教案_.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心声教案_.doc

心声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声黄冈市黄州区堵城中学汪晓教材分析《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发表于80年代初期。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文章思想内涵深沉,人物形象凄楚,情节叙述纤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2.体会小说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3.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心声”的含义,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突破的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教师与文本反复对话,并让学生联系现实,发挥想像,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突破文章的重点。难点:1.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2.理解《万卡》打动李京京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的启示。突破的方法:组织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李京京心理活动的句子,读析结合突破难点一;让学生提前阅读小说《万卡》,将万卡的遭遇与李京京的情况进行对比,讨论交流突破难点二。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课上朗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2.小组合作探讨: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渲染,导入《心声》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引入课题:同学们,歌词中写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请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体验一位少年心中苦涩的烦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故事。二、朗读课文,感知心声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注意文中的人物和场景,谈谈读后感受。2.速读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学生读课文后,请找出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与情节线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3.教师组织学生复述课文,为分析人物形象作充分准备。师生点评复述课文情况。学生综观小说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找出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李京京想读,程老师不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的。三、跳读课文,感悟“心声”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探究:(1)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2)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找到依据并回答。(3)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呢?A.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教师总结点拨。根据课文第20~23段,这几段插叙了李京京对乡下爷爷和好友妮儿的美好回忆,是对亲情和友情的怀念。而现实生活中,京京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和的出气筒,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他想通过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块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0~23段,读后师生共评。B.讨论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依据。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点。(1)“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教师引导: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还看到了哪些问题?学生继续讨论回答。(2)“一声呵斥”“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平时对他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耐烦甚至有些粗暴的态度。(3)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他喜欢的文章,却遭到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的态度不是欣赏和尊重。只是为了上好公开课,不惜弄虚作假,只叫好学生读,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发展。(4)课文中,“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而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想感情没有真正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没有被老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心声教案_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