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1和∠2谁大,大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2、建立1°角的概念。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3、认识几度角。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同学们赶快动手吧。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课本P83-8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2、认识量角器,初步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践操作,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统一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角的组成,并画角,同桌比一比谁的角大。2、比较角的大小要先知道什么?怎样量出角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出示课题:角的度量)二、探究新知(一)认识角的计量单位1、师: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2、课件演示:介绍角的计量单位3、师: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了吗?有这样的几个1°,就是几度。4、(出示70°角)这个角几度?(二)认识量角器1、用1°角拼成半圆,一共有几度?你怎么知道的?它们共同的顶点在哪里?2、把量角器进行美化,读角的度数(52°、131°)3、(出示30°开口朝左的角)师:那这个角几度?你是怎么看的?为了方便我们量各种方向角,我们可以从左边顺时针再标数据,这样就形成了度量角工具:量角器。4、看书P83,对应着自己的量角器去找一找量角器上有什么,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5、读角的度数,用手势表示。(开口朝右80°、155°、开口朝左55°)看哪圈刻度?怎么判断?6、小结: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我们怎么判断到底读哪圈的刻度?(三)用量角器量角1、学生尝试量角。讨论总结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