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汇总(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班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认识萝卜,初步了解其外形特点。2、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品种。3、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二、活动准备:电脑。三、活动过程:(一)导入:2、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小红鞋,泥里踩。绿绸裤子迎风摆。”2、猜一种蔬菜。(二)认识萝卜:1、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这是什么?(白萝卜)请小朋友看看白萝卜长的是什么样的?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2、下面请小朋友看看,这个萝卜和白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红萝卜)3、那这又是什么萝卜呢?(胡萝卜)它长的是怎么样的?(三)萝卜的食用方法:1、小朋友在家里吃过萝卜吗?2、你吃的是哪种萝卜呢?是怎么吃的?萝卜呀不但好吃,对我们人也有很大的好处,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回家问问爸爸妈妈萝卜吃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葡萄的外形特征。2、学习团圆的方法。3、体验粘贴画的快乐,对粘贴画产生兴趣。活动准备:紫色皱纹纸、胶棒、油画棒、葡萄轮廓图。活动过程:一、听谜语,猜出水果名称师:远看玛瑙紫溜溜,远看珍珠圆溜溜,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打一水果)师:原来这是一串葡萄哦!二、齐讨论,说出葡萄特征1、听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小朋友都吃过葡萄,谁能告诉我葡萄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2、看图片,观察葡萄特征师:葡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幼儿观察葡萄图片回答。(圆圆的.、紫色)师:那谁来说说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葡萄是酸酸甜甜的。)小结:葡萄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有绿色的,有紫色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也有甜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三、看范例,学习制作方法1、介绍材料师: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材料?幼儿说出各种材料的名称。2、讲解做法①用油画棒给叶子涂色。②用双手将皱纹纸条团成圆球。③在纸球上涂上胶,粘在叶子下面,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四、选材料,动手进行操作1、幼儿分组,自由选择颜色,进行团圆。2、将团好的葡萄粘贴的轮廓图上。五、说作品,同伴一起分享幼儿分组上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班教案篇3活动目标:1、在说说、做做中,尝试学说短句。2、初步感受与同伴一起分享的乐趣。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理解野餐的含义并体验过野餐2、背景图一张装有各种“食物”大背包一个动物图片等活动过程:一、看一看猜一猜1、T:“今天天气真好,小猪胖胖准备背着背包出去野餐了。2、猜猜看,猪妈妈会在小猪胖胖的背包里准备什么好吃的东西呢?3、T:“(出示大背包)看,猪妈妈给小猪准备了这多好吃的。”4、猪妈妈给小猪胖胖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呢?5、小结:哦,猪妈妈想的可真周到,她为小猪准备了饿的时候可以吃的蛋糕和面包,渴的时候可以喝的矿泉水和牛奶,还有出汗的时候可以擦汗的手帕呢!二、想一想分一分1、播放小鸟的叫声。听听谁来了?2、T:“小鸟姐姐和小鸟妹妹闻到香味飞来了,小猪胖胖拿出一个面包给小鸟姐妹,可是面包只有一个,怎么分呢?3、请个别幼儿分面包给小鸟姐姐和小鸟妹妹并学说“小鸟姐姐,请你吃一半面包;小鸟妹妹,请你吃一半面包。”4、T:“有位好朋友,机灵可爱会爬树,爱吃香蕉和桃子,请你猜猜它是谁?”5、T:“小猴一家闻到香味赶来了,小猪胖胖拿出桃子分给小猴一家,怎么分呢?6、请个别幼儿分桃子并学说:“猴爸爸,我请你吃大桃子;猴妈妈,请你吃中桃子;猴宝宝,请你吃小桃子。“7、师用动作分别引出小兔、小鱼、小鸭并请幼儿模仿动作。8、T:“哟,小兔、小鱼、小鸭闻到香味都来了,小猪胖胖请他们吃糖果,可这么多糖果该怎么分呢?”9、请个别幼儿分糖果并学说:“小兔、请你吃红红的糖果;小鱼,请你持吃黄黄的糖果;小鸭,请你吃蓝蓝的糖果。”10、T:“小猪胖胖把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都分给了它的朋友们,背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三、说一说做一做1、好吃的东西都分给了朋友们,背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可小猪却笑的越开心了,为什么呢?2、小结:小猪觉得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乐的。小猪看到朋友们吃的那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3、我们如果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做呢?4、孩子们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老师带来的食品,并学说短句,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反思:活动的目标与设计应该说是合理的,但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我过分依赖与教案,而忽略了幼儿可能在活动中的表现,整个活动似乎就是在完成一个一个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