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赵州桥》的教案设计《赵州桥》的教案设计常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赵州桥》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赵州桥》的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布置预习)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第二课时:正确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领悟作者写作方法。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走近赵州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3.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1.认读生字词语。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③教师相机点拨。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重点感悟:▲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a指名试读。b评价促读。c师生合作朗读。▲图案美观。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赵州桥》的教案设计2一、提问导入(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可以自然导入新课,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充分运用电教设施,利用幻灯片展现赵州桥风采。(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范读时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设计意图: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讲讲。)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1、此环节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设计意图:以使课堂变得活跃、新颖、吸引学生。)2、巧妙提出问题,如:赵州桥的别名一问题采用赵州桥有问题想考考大家的方式提出。(设计意图:令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猜谜中学习的。用不同的方式将问题巧妙的提出可避免语文教学中的枯燥感,真正实现轻松学习。)3、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注重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调以引起学生重视。(设计意图:引起学生重视、并有利于学生牢记。)4、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教导,如:第二自然段总写句的运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5、使学生通过读的练习,从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设计意图:避免讲语法术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幻灯片将“既”和“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恰到好处。真正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