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市》教学设计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段任春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山市》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山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壮丽的感觉,可以通过画插图、复述课文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一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山市》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文言文基础,并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但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还是有畏难心理。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3.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联想及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教学难点: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复述法,画图法、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图片、文字资料。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海市蜃楼图片或播放有关山东蓬莱海市蜃楼的录像,学生观看,教师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海市蜃楼图片2、教师导入: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一见。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山市”画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奇妙。(板书文题、作者)【设计意图:用“海市蜃楼”图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走近作者,简介作品请学生介绍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并投影补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介绍,考查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投影补充,帮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⑴播放课文朗读磁带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注意停顿和语气节奏,并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⑵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语的音义。(多媒体显示题目,选两位学生回答,然后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奂山(huàn)青冥(míng)飞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nì)禅院(chán)连亘(gèn)窗扉(fēi)逾时(yú)倏忽(sh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一切乌有:“乌”同“无”,没有。裁如星点:“裁”同“才”,只。然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居然城郭:居然,竟然。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危楼一座:危,高。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⑴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多媒体显示难句翻译)1、翻译下列句子。①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