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奇妙的克隆》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克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奇妙的克隆》说课稿1【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囊(náng)像口袋的东西。濒临(bīnlín)紧接,临近。孵化(fūhuà)昆虫、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在一定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变成幼虫或小动物。神通广大:原是指佛教其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相安无事: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匍匐:爬,手足并行。繁衍:生物品种数量,逐渐增加扩大。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地进入另一种事物或势力(多用于抽象事物)。2.作家作品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独著或与人合著论文10多篇。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3.关于克隆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揭示了“无性繁殖”的一种方法——克隆的奥秘,介绍了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含义,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二、文章脉络文章已用数字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克隆。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三、写作方法1.联系人们熟知的事物解释深奥的科学问题,深入浅出。如联系《西游记》中“猴毛变猴”的超现实描写说明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克隆的设想,联系植物“插条”介绍无性繁殖并从而说明什么是克隆,联系骡不能繁殖后代和大熊猎濒临绝种的事实说明克隆技术对于“扩大繁殖”和保护“濒临绝种”的意义等等,都收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并且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感到亲切。2.由虚而实,再由实而虚,线索清晰。全文四个部分,先从理论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着时间顺序,由易到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使读者明确什么是克隆,如何进行克隆,怎样使克隆健康发展。无论是文章客体还是读者所形成的认识,都显得明白清晰,井然有序。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能写得这样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表现了高度的驾驭和组织丰富材料、有机结合全文的能力。3.语言准确、朴实而又不乏文采。文章既大量使用科学语汇,如“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系”“无性系”“卵细胞核”“囊胚细胞核”“促性腺素”“乳腺细胞”“换核卵”等,显得科学、严谨、准确;又大量使用通俗朴实的语汇,如“来自一个祖先”“猴毛变猴”“活蹦乱跳的爪蟾”“自由游泳的蝌蚪”“母马配公驴”等,显得自如、活泼、生动。有的地方还有一定的文采,如文章开头关于一系列植物无性繁殖现象的排比就是这样。四、问题探究1.阅读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层意思。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节):介绍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克隆,并从词源上加以解释。第二层(第2节):介绍动植物繁殖的两种方法。第三层(第3节):以小说描写内容作结。2.简要概括后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主要介绍和说明鲫鱼的实验过程;“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奇妙的克隆》说课稿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