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A.传声B.导电C.通风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A.风声B.雨声C.读书声3.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传来的。A.水面B.客船C.空气4.()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B.拉松一点C.把橡皮筋用力搓5.假如两个人在月球上,必须要()才能顺利聊天。A.大声说话B.使用无线电C.小声说话6.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A.空气B.棉线C.纸杯7.下列物体中,声音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A.钢铁B.水C.空气8.我们唱歌能发出声音,是因为()。A.声带在振动B.空气在振动C.嘴唇在振动9.同一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A.高B.轻C.低10.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2.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振动停止,声音()。3.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声音(),短铁管发出的声音()。A.高B.低C.强D.弱4.通过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和音叉发现,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的(),并通过这些振动把()从一个地方传播到了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中传播。5.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6.真空()(可以/不可以)传播声音。7.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越();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越()。8.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的声音。9.()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10.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有关。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制作的乐器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行了。()2.同一根弦,拉得越紧声音越高;拉得越松,声音越低。()3.喉咙里发声的器官叫声带。()4.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5.鼓膜很薄,容易受损,掏耳朵时要特别小心。()6.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7.声音过高或过强都不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8.上课的铃声,我们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说明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9.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10.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下列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把它们起来。五.填表题(共2题,共16分)1.根据你对耳朵的了解,完成下表。2.观察物体是否发声。六.简答题(共5题,共26分)1.图中是一种常见的听诊器。人体内微弱声音为什么能清晰地传递到医生的耳朵中?2.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用木槌击打铜器。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3.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4.我们通常用哪些词来描述听到的声音?5.简单说说如何改变古筝上的某一根弦的音高?七.材料题(共3题,共16分)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2.用三个塑料袋分别装上沙子、水和空气封口,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捂住另一只耳朵。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面。请分析隔着哪个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好,并试着排序。3.夏天的夜晚,我们经常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可是,你知道吗?只有雄性蟋蟀会叫,雌性是不会叫的。而且,蟋蟀的叫声不是从口中发出的,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来发声的。在雄性蟋蟀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的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蟋蟀称得上是昆虫界里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师。你还听见过哪些动物的叫声?试写出5种。八.综合题(共5题,共41分)1.鼓面上面放上一些豆子,敲打鼓面时鼓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动,1.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2.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