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风桥夜泊》中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通过()传播到船舱内诗人的耳中的。A.传声B.导电C.通风2.用手抓住击打过的音叉后,音叉()。A.继续发出声音B.停止发音C.声音变轻3.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B.传热C.导电4.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的制造声音。A.海浪声B.歌声C.风声5.在弹奏吉他时,若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可以()。A.调节弦的松紧度B.用的力气大一点C.用的力气小一点6.不能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A.音色B.松紧C.长短D.粗细7.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8.耳蜗和听觉神经属于()。A.内耳B.中耳C.外耳9.古代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能传播声音。A.空气B.液体C.固体10.我们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的作用。A.耳廓B.外耳道C.鼓膜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通常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中的传播速度之,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均填“固体”“液体”或“气体”)2.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3.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能听到(),并能从它那里获得很多。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由于音叉振动,水面产生()。再将振动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5.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比如();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比如()。6.()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7.声音有()、()等特点。8.从外到内,耳的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9.人的()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10.周围的声音根据()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2.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3.我们拍桌面听到声音,但没有看到桌面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没有振动。()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能感觉到物体正在振动。()5.在任何场所我们都要大声说话,防止别人听不清。()6.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7.被敲打后的音叉接触到水面后会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8.音量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弱。()9.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10.空气的振动会引起人鼓膜的振动。()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把下列对应的内容连起来用力拨动橡皮筋听到的声音弱轻轻拨动橡皮筋听到的声音强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听到的声音高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听到的声音低五.填表题(共2题,共20分)1.猜想: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实验器材:钢尺,桌子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填写表格。实验结论是什么?2.探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实验记录表。六.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同根弦发出的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是什么?3.二胡只有两根弦,它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4.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为什么?5.简单说说如何改变古筝上的某一根弦的音高?七.材料题(共3题,共17分)1.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2.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诗句。意思是粗弦嘈嘈,好像是疾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根据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弦的粗细对音高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音高?3.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八.综合题(共5题,共42分)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发声罐,不减少发声罐内部的物体,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办法是。方法一:方法二: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