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对气压的知识有些模糊,对通过等压线判断高压低压基本不懂,因此有必要补充一些气压和等压线方面的知识。另外对于热力环流的过程接受起来也有些困难,应该把过程理清楚,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大气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地表受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等压线的判读。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图片与图表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教学重点:气压高低及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过程;热力环流的具体实例。教学难点:通过等压线判读高低压;热力环流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于地表和大气的状况比较复杂,地表受热程度不一样,引起大气复杂的运动,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热力环流。在热力环流中,冷热不均是引起环流的根本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气压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下气压的相关知识。(画一山峰)同学们,山上的气压高还是山下的气压高?学生:……教师:为什么山下的气压高,我们解释一下。看图,A地的气压是多少?就是它上方空气柱的重量。板书:一、气压:1、气压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板书要写序号。ACB那么我们看A处的气压是A以上空气柱的重量,B处的气压值是B以上空气柱的重量,那么A处和B处相比,哪里的气压高呢?学生:……教师:A处的空气柱比B处的空气柱要长一些,所以A处的气压要比B处的气压高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同一地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和B之间的那一段空气柱的重量就是它们之间的气压差。板书:2、同一个地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教师:正因为同一地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山下的气压比山上的气压高。接下来我们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略)1、当A、B、C三地受热情况相同的时候,等压线平行于等高线;2、当A地受热大于B、C两地的时候,A地空气膨胀上升,地面空气密度降低,形成低压,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B、C两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高空空气密度降低,形成低压。3、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于是,高空中空气由A地流向B、C两地,近地面空气则由B、C两地流向A地。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热力环流。我们看一下30页的图2.3,等压线还和等高线平行吗?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教师: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后之后,等压线也不再与等高线平行,高气压的地方向上凸起,低气压的地方向下凹陷。在高一阶段,同学们只需记住大气环流图中的等压线,高压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陷。板书:3、大气环流图中的等压线,高压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陷板书要写序号。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体现。比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引导学生看地图册。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本节的练习题,根据我们刚学的热力环流知识把这三种风的空气流动方向箭头画出来。板书: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实例: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3分钟后)我们首先解释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比较快,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比较慢,空气下降。于是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陆地降温比较快,空气下沉;海洋降温比较慢,空气上升,于是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就是陆风。(请同学们做30页活动题并解答)板书:2、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城市风:城市地区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消耗大量能源,温度比郊区要高,于是在城区,空气上升,地表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在郊区,空气下沉,地表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地表,空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在高空,空气由市区流向郊区,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有污染的工厂和绿化带该分布在哪些地方呢?山谷风:白天,山坡距地表近,受热较快,山谷距离地表远,受热较慢。于是山坡的气流上升,山谷的气流下降,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就是谷风;夜晚,山坡降温较快,气流下降,山谷降温较慢,气流上升,于是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板书:3、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板书设计:气压:1、气压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3、垂直方向上的等压线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实例: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2、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3、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