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小明用手摸着自己的喉结并说话,体会喉结在振动的感觉;小红在桌上用手按住钢尺然后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那部分,观察尺子的状态;小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然后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状态。这三位同学研究的问题是()。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B.声音的强弱C.声音的高低2.在弹吉他时,若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强一些,可以()。A.换新吉他B.用的力气大一些C.调节弦的松紧度3.不能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A.音色B.松紧C.长短D.粗细4.下面方法不能使下图中的钢尺发出声音的是()。A.拉伸钢尺B.拍打钢尺C.敲击钢尺5.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6.假如两个人在月球上散步交流,必须要()才能顺利进行。A.大声说话B.使用无线电设备C.小声说话7.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用小锤敲击它们,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我们发现,当小锤敲击时,越小的编钟发出的声音()。A.越高B.越强C.越低8.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有关。A.高度B.长度C.刻度9.()属于自然界的声音。A.风吹树叶的声音B.汽车鸣笛的声音C.炒菜的声音10.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越()。A.高B.低C.快D.慢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我们知道了物体的()、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的()也就不同。3.周围的声音根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自然界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改变物质的粗细可以改变声音的()。5.将一根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选填“高”或“低”)6.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7.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8.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9.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的次数。10.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弦的音高与制作材料有关。()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豆子会在鼓面跳动。()3.人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说明声带在发生振动。()4.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5.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乐器。()6.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7.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有波纹产生。()8.上课的铃声,我们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说明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9.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10.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的强弱都一样。()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连线题。五.填表题(共2题,共12分)1.想一想,坐在教室里你能听到哪些声音?2.观察物体是否发声。六.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闪电和雷同时在云层产生,在夏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请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解释。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为什么?3.在相同力量下,能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有哪些?4.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5.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七.材料题(共3题,共20分)1.写出下图各部分的名称。2.用三个塑料袋分别装上沙子、水和空气封口,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塑料袋上,捂住另一只耳朵。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击桌面。请分析隔着哪个塑料袋听到的声音效果好,并试着排序。3.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八.综合题(共5题,共39分)1.下列图表的内容是李东同学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时记录的,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找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的发现:()(2)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口子,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2.如图,用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探究声音远近和“鼓膜”振动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把气球皮包在口杯的杯口处并用橡皮筋扎紧,再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