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经2006年11月6日第25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行长周小川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金融机构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负责接收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发现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有要素不全或者存在错误的,可以向提交报告的金融机构发出补正通知,金融机构应在接到补正通知的5个工作日内补正.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属分支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第六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的情况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第七条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客户通过在境内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或者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或者发卡银行报告;客户通过境外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收单行报告;客户不通过账户或者银行卡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报告.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将可疑交易报其总部,由金融机构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在可疑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以电子方式报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一)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二)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三)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四)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累计交易金额以单一客户为单位,按资金收入或者付出的情况,单边累计计算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客户与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进行金融交易,通过银行账户划转款项的,由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按照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的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第一款规定的大额交易标准.第十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额交易,如未发现该交易可疑的,金融机构可以不报告:(一)定期存款到期后,不直接提取或者划转,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续存入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转为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的同一户名下的另一账户内的活期存款.(二)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三)交易一方为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