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丁建学号06班级工业自动化21632所属院系专业工业自动化指导教师1张爱红职称教授所在部门控制技术学院指导教师2(缺)职称所在部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三菱PLC的伺服平台控制系统设计题目类型工程设计(项目)√论文类□作品设计类□其他□一、选题简介、意义课题简介:现代工业对运动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高精度电气系统和高性能自动控制系统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控制系统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作为工业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的伺服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和发展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成为共识。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与工业计算机在交流伺服控制的差距越来越小,工业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与交流伺服单元结合方案成为当今的主流形态。代表着伺服系统发展水平的主导产品—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追求高性能、高速度、数字化、智能型、网络化的驱动控制,以满足用户较高的应用要求十分迫切。)课题意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加快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也是有很大意义的。首先,伺服运动控制机构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驱动及火炮、雷达、导航系统等国防装备中,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和国防自动化水平;其次,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目前缝制、纺织、印刷、化工等诸多轻工行业也逐渐开始采用伺服控制系统取代以往的步进电机驱动或变频驱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给伺服驱动系统带来大量新的市场机会。因此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拥有生产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伺服控制系统的能力,将有助于使我国的诸多尖端技术领域不在受制于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而资源又相对不丰富,发展经济型、低成本伺服控制系统的市场潜力极其巨大。二、课题综述(课题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目标,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等)课题研究:基于三菱PLC的伺服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研究的内容:介绍伺服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的系统集成方案,详细论述了Q系列PLC伺服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系统三层网络通信的构建和系统远程上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并且最后能够通过实际的演示实验证明本设计的系统能够完成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完成英文资料翻译及毕业设计题目论文的写作。解决的问题:抓住一种向高性能、高速度、数字化、智能型、网络化方向发展的理念,来实现高层次的应用要求,并重点研究网络化的伺服控制系统。预期目标:“基于多层网络的Q系列PLC三维伺服控制系统”是PLC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结合的现代工业设计思想而设计集成的。选用先进的大中型Q系列CPU、各种智能模块、工控机、人机界面、交流伺服电机、上位监控系统以及远程监控功能等,通过三层网络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数字化、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等现代工业控制技术思想,可以预见PLC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领域,并将成为现代先进工业控制的一种标志。研究步骤:系统在控制性能上虽然不如选用专用运动CPU进行运动控制,但本课题的系统需要实现三轴的伺服运动定位控制,属于控制规模较小的场合,采用定位模块就足以实现三轴的精确定位控制,所集成的系统的成本远远小于运动CPU集成的伺服控制系统,并且相对有功率低、能耗小、低碳性,在目前中国市场属于主流的应用方案,也很适合我国现有的国情。方法及措施:本设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熟悉了解FX3UPLC编程方法和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伺服电机速度和定位的要求,设计出其所需PLC程序。三、设计(论文)体系、结构(大纲)1绪论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伺服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2基于多层网络的Q系列PLC三维伺服控制的系统集成设计2.1运动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选择2.2基于Q系列运动控制系统的方案选择3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3.1Q系列PLC介绍3.2伺服控制的插补原理3.3三维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4三维伺服控制系统模块的地址分配和数据传输3.5三维伺服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3.6三维伺服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3.7本章小结4伺服控制系统多层网络通信的设计4.1Q系列PLC网络介绍4.2设备层SSCNET总线网的通信实现4.3控制层MELSECNET/H网的通信设置4.4信息层以太网的通信设置4.5本章小结5伺服控制系统远程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5.1工业组态软件MCGS介绍5.2基于MCGS的监控组态设计5.3基于MCGS的运行策略设计5.4伺服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5.5本章小结6基于远程伺服网络控制系统的综合调试6.1本地伺服控制系统的综合调试6.2伺服控制系统演示实验设计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