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械基础《轮齿加工方法》教学设计一一、设计思想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中专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在学校进行了10年左右的学习,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但是学习专业课的才刚刚开始,需要从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的教学理念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课学习习惯而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而服务,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而服务。对于本节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内容,要通过演示,试验,观察,思考,分组讨论,才能得到最后正确的结果,而得到的结论又能指导具体的生产,能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共同进步。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课选自陈海魁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第三章,第6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四个方面: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齿轮根切现象,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标准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几方面对齿轮的加工,应用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变位齿轮的提出做好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之一。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教学难点:对于齿轮根切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用课件直接演示出齿轮被根切后,再去寻找发生根切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根切现象,从而解决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这个问题。3、课时要求:2课时三、学情分析学生为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对齿轮的画法,齿轮的常用材料和齿轮的受力都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进一步学习齿轮加工方法的基础,经过分析得知学生可以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为能力目标和情感德育目标的实现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记忆,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得出结论,再让结论指导以后的生产生活。四、教学目标根据大纳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德育目标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理解渐开线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及原理;(2)掌握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刀具,工件的运动关系。(3)理解齿轮根切现象和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4)理解避免根切现象的办法,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归纳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机械基础的学习积极性。3、情感德育目标(1)使学生积极参与演示、观察、分析、探索,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专注听讲,集中精力,主动接受。(2)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明确学习意义,进行专业教育,树立服务宗旨。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2、教学难点: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六、教学策略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对比法、讲解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1、通过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先观察各种齿轮加工方法,最后比较出各自的优点,缺点。最后完成本节课的项目任务。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模型,网络搜索视频,制作课件,准备好根切实验模型。3、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教室。八、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2、齿条传动具有那2个特点?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由齿轮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是怎么加工出来的,然后讲授齿轮加工方法。3、明确教学目的:齿轮的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通过项目实验分析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4、典型分析借助教学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对仿型法与展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方法,运动进行详细分析1.仿形法仿形法是铣床上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盘形铣刀或指形铣刀逐个切去齿槽,从而得到渐开线齿廓。2.展成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轮和齿条)互相啮合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用展成法切齿的常用刀具有三种:齿轮插刀、齿条插刀及滚刀。滚刀加工是连续切削,而插刀加工有进刀和退刀,是间断切削。所以,滚刀加工生产率较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法仿形法适合于单件加工,展成法加工主要用于成批、大量生产。5、展开分析观察多媒体动画演示,提出问题:如果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