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2、完整课题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树”(一)初读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二)初读检查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三)教学2、3自然段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自由交流,随机点拨三、研读课文——读“人”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四、品读课文——读“理”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五、课堂练笔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六、拓展总结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七、板书设计8、路旁的橡树笔直……弯曲橡树:粗壮、结实、挺拔一颗高尚的心课后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