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白居易写《琵琶行》中国历史故事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这类的地方小官,他的祖母和母亲都有一定的文化。在这样的家庭中,白居易很早就识字了,五六岁时就开始学写诗,八九岁已懂得声韵。后来,他的父亲调到徐州一带,全家也随着迁居符离(今安徽淮北)。这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兴兵叛乱。为避战乱,白居易被送到比较安定的浙江。但借居的亲友家比较穷困,他们过着借米下锅、讨衣御寒的贫困而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使他对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困苦,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十五六岁时,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都长安,拜见诗界前辈顾况。顾况为人很高傲,但读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大为赞赏。白居易的诗名便在长安传开了。白居易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两年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唐宪宗即位后,因器重白居易的诗名,提拔他当翰林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在这时期,白居易写了不少讽谕权贵、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作。这些诗使他得罪了一批有权势的人。公元815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杀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裴度。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按朝廷规矩,这个职务只管给太子讲道德修养之类的道理,不得干预朝政。可白居易不管这些,愤而上书,要求捉拿凶手。这给那些心中怀恨的权贵们找到了口实,经过一番鼓动,唐宪宗下令把白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还没到任,第二道诏令又来了,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公元822年,白居易被授予杭州刺史一职,公元825年,又调任苏州刺史。公元842年,他担任了刑部尚书。他虽又被朝廷重新启用,但碰到的穆宗、敬宗、武宗都是年幼的君主。晚唐时期的皇帝大多平庸荒唐,朝政一团糟,白居易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仍无法实现,他的意志逐渐消沉。晚年,他笃信佛教,常常一连几个月不吃荤腥。他和香山寺的和尚如满等来往很密切,不仅结成香火社,还出钱整修了香山寺,他自己也自号为“香山居士”。公元846年(唐武宗六年),白居易在一场重病后去世,终年七十五岁。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二千八百多首诗,八百多篇散文。流传最广的是以长恨歌。那时在乡校、佛寺、行旅中,僧侣、妇女都有人歌咏他的诗作。长恨歌是一首长达一百二十句、八百多字的叙事长诗,是他和友人游览了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与长恨歌同样著名的,是他被贬江州时写的琵琶行。这是一首长达六百多字的长篇叙事诗,记叙了但白居易自己最为看重的,是他的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中的轻肥一首,题目取自论语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概指权贵们的奢侈生活。诗中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宴时的骄横和不可一世,而当时“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乐府是古代一种诗歌体裁,原本指乐府官署采集的民间乐歌,或乐府中的乐官们创作的乐歌。初唐时,诗人们大多按乐府的旧题进行创作,这类作品在李白、杜甫时得到了发展,如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而白居易则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发展了这种写作方法,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交错运用。白居易十分推崇陈子昂、李白、杜甫,尤其看重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但仍认为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不过十有三四,所以他的新乐府五十首,大多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很有现实意义。其中较出名的有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