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十八章美欲、求美动机与行为人的求美行为是由求美动机所驱使的,而求美动机则是建立在对美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文化程度高低,也不论何种职业和民族,其爱美之心是共同的。可以说,爱美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动机与需要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求美行为来自求美动机,而求美动机产生于对美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与动机的概述】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渴望。需要是人类对维持其个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以及相应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有机体内部及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的反映。概括地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需要的满足与否,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行为。(1)需要的分类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统一体,因此,需要的种类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1)生物性需要(bio1ogica1need)也称生理性需要(physio1ogica1need),是指为维持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延续所必需的条件或物质,如空气、水、食物、运动、休息、配偶的需要等。这表明了需要的自然属性,并具有以下特征:a.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和产生的.b.必须从外部获得一定的物质方可以满足;c.易见于外表,容易被察觉;d.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变成灾害。2)社会性需要(socia1need)也称心理性需要(psycho1ogica1need),是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学习获得的高级需要,如相互交往、求知、爱与被爱、实现理想,以及追求美等。这表明了需要的社会属性。社会性需要具有如下特点:a.不是由人的生理本能决定,而是由社会的发展条件所决定;b.较多地从内在的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不一定要获得物质;c.较为内含,往往蕴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轻易外露,别人难以直接察觉;d.这种需要的限度伸缩性很大,一般具有连续性。(2)需要的层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1ow)的需要层次说,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需要的学说。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的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7个层次: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如稳定的需要和经济保障的需要;C.归属与相爱的需要:如要求参加团体与组织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如渴望名誉与声望;e.自我实现的需要:如要求创造;f.求知的需要:如好奇与明辨;9.审美的需要:如要求欣赏等。这7种需要后来被他概括为5个层次的需要,即把e、f、g项需要合并,统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图5-3-1)。图5-3-1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图(3)动机的定义动机(motive,motivation)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是个体发动以维持其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的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促使人们去行动的动力。这种动力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人在自觉地实行某种行动之前,必然明确地意识到该行动的原因和预期达到的目的,这时的动机是外显的动机。若行动的原因和目的并不十分清楚,此时的动机便是潜意识动机。有时人会产生复杂多样的,甚至是矛盾的动机,如此便要形成动机冲突,当其中一种动机占优势后,才能确定行动的目标。动机产生于需要。比如,当一个人饥饿时,便会去寻找食物,家里没找到,便会上商店去买,或是去饭店吃饭,直到把食物吃到肚里,有了饱腹感为止。在这里,饥饿就是动机,它引起觅食行为。这种有动机引发、维持与导向的行为被称为动机性行为。人类的行为绝大部分是动机性行为。一个动机获得满足,另一个动机继而产生,或同时有好几个动机引起一个复杂的行为。动机是促使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即刺激。内在条件为个体缺乏某种物质的状态。所缺乏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如水、事物等;也可为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如爱情、美貌和尊重等。外在条件是指身外的物质刺激,这些刺激也可以满足机体的某些需要。外在条件若固定,则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内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如饥饿的程度决定了人摄食的欲望的强度;而当内部条件固定下来时,人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而变化,如人的食欲是随食物的色、香、味或进食环境的优劣等外在的因素变化而变化。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而并非仅为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凡是有关行为发生的原因皆可谓之动机。由此可见,动机的种类繁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根据其需要的理论将人的动机分为7级:第一级为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第二级为安全需要而产生的动机;第三级为友爱需要产生的动机;第四级为自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