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从大专层次分析三方之间的矛盾和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困境三方应努力的方向。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现状却是市场需求旺盛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矛盾,矛盾形成了一种就业困境,该就业困境与高校、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本身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2000年教育部批准13所高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和职业学校扎根成长,但与预期相差较大的是:市场需求旺盛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矛盾,以及电子商务毕业生定位就业方向和所学专业方向强烈不一致的矛盾。这些矛盾形成了“专业热、就业难”的困境,官方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仅为20%。由此,本文从大专教育的层次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起因及提出相应建议。1大专电子商务(以下简称EC)专业人才就业困境原因分析1.1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弱,自身期望值过高现大专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大部分是80后、90后,吃苦耐劳能力也弱。在教学环节,能做到配合教师步调、认真独立思考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实践环节,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不强,经常看到学生在上课机房里玩游戏或者参与和上机无关的活动;在就业时,眼高手低,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意识,不具备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具体事务操作能力不强。而且,心理存在攀高、自负、自卑、依靠等思想,面对一般岗位嗤之以鼻,自然容易就进入了就业困境。1.2学校专业教育指导方向不明在实际专业教学中,专业的方向性特色并未突出,一般来说其涉及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经济、贸易、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由于大专学制时间的限制,多种课程交叉学习使得一方面教学和学生掌握的知识门门都不精通,另一方面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疑惑和迷茫,不清楚该专业究竟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师资上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因为是新兴专业,所以大专院校里专业型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是由信息、计算机、营销、管理或者其它专业组成的,对于电子商务这样的跨专业学科在教学掌控上略显不足,缺乏EC领域的经验,那么在教育教学环节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在实践环节学校方提供的实训设施有限,大部分是模拟上机,完成一些基础性、独立性的试验,而且大部分上机软件是比较落后的,使得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和实际相差较远。1.3EC专业就业市场存在缺陷一是企业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大多用人单位认为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进行网络上销售,究竟本单位需要多少EC员工、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如何开展EC业务,目前来说对于很多企业仍然没有理顺。二是EC就业市场发育不均衡、不充分。明显的,EC人才东西部需求差距大,大城市和小城市需求差距大,且并未形成统一的EC就业市场,这样使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寻找合适供给时所需成本较高,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令人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业很难找到满意的用人单位,市场信息非常不通畅。2解决EC人才就业困境的建议2.1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性作用面对当前EC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首当其冲的应是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就业指导性的作用,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面试心理学课程、实行导师学生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等政策,EC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企业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1)身为教学方,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置实践作业或实习,应与实际相结合,而并非仅仅将学生放在机房上机这么简单。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使用的实验软件比较落后,这些可以作为基础练习作业,而比如校内C2C、校内或校外网站论坛活动和管理、开设网店等等可以作为具体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进行引导,进行小组分组,互为帮助,既与实际挂钩、开拓了学生眼界、进行了团体协作,又为将来工作指明了一定方向。(2)加强学校专业培育能力,明确EC专业培养方向。尽快改变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况,可对现有教师培训也可引进外部人才,也可在EC企业内请专业人士做为客座教授提供业内最新信息(如一个月一次课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3)合理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保障学有所用,学为所需。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学校应切合实际调整、设计每学年的课程结构,如学习业界流行软件、移动电子商务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申请的项目,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2.2完善就业市场,挖掘企业EC人才需求解决EC毕业生就业困难,完善就业市场势在必行。大专大部分是本省生源,他们对于就业在本省的需求很高,而且主要就业目标也是本地的中小型企业,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指导性关系;二是中小企业需求方与高校供给方的关系;三是EC毕业生与需求方的关系。对于就业率低的EC专业,省政府和本地政府应重视该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利用政府导向性作用,集中需求,增设EC毕业生就业专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