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目的(mùdì)二、注意事项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有损伤(sǔnshāng)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5、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6、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核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最常用(chánɡyònɡ)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十字(shízì)法连线法(1)十字(shízì)法(2)连线(liánxiàn)法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zhùshè)定位法三、股外侧(wàicè)肌肌内注射定位四、上臂(shàngbì)三角肌肌内注射定位三、常见(chánɡjiàn)并发症预防:(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毫升,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zhǔnquè)掌握注射深度。(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处理流程:停止在此部位的注射→局部热敷(rèfū)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2、神经损伤发病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2)药物直接(zhíjiē)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形坏死。(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临床表现:神经(shénjīng)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运动范围缩小。预防:(1)遵守操作规程,准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shénjīng)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慎重选择注射药物,注射给药应选用刺激性小,等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流程: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yàowù)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3、针头(zhēntóu)堵塞预防:(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角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黏稠药液、悬浊液应选择稍粗的针头,适当加温融化后在抽药。处理流程:拔针更换针头→选择注射(zhùshè)部位→另行注射(zhùshè)。4、针头弯曲(wānqū)或针体折断临床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预防:(1)选择质量合格(hégé)的针头。(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5)如针头弯曲,应查明弯曲的原因(yuányīn),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处理流程: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完全(wánquán)没入皮肤→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5、局部或全身(quánshēn)感染预防(yùfáng):(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从内向外以此消毒,范围不小于5CM。处理流程: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shìyàn)→静脉注入抗生素→监测体温→观察生命体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6、针口渗液预防:(1)选择合适注射(zhùshè)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zhùshè)。(2)掌握注射(zhùshè)量,每次注射(zhùshè)量以2—5毫升为限,不宜超过5毫升。(3)有计划的轮换注射(zhùshè)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zhùshè)。((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在吸进0.2-0.3毫升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zhùrù)后,在注入(zhùrù)空气,可防止药液渗液。处理流程:采取适合(shìhé)的体位→在局部适度按压→病人暂时不要运动→穿紧身衣服→观察局部皮肤→记录。肌肉注射的原则(yuánzé):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bāhén)及患皮肤病处。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静脉注射见回血方可注入药物,皮下、肌肉注射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⑦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解除(jiěchú)病员思想顾虑,取得合作,易于进针。